第七百八十章黑馬先生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七百八十章 黑馬先生
當然,按照我最初的設想,應天的馬皇後、胡惟庸等人的勸諫,頂多也就是讓朱元璋產生一點顧慮而已。而真正能讓沈大哥免除一死的,還得等到李善長、徐達二人的書信送達應天之後,朱元璋再經過與眾臣的私下商議,才能定得下來。
按照李善長派人送書信的行動速度判斷,應該也就是頂多早我們兩、三天時間到達應天。而沈大哥在一天之前就已踏上奔赴雲南之路。很明顯,李善長的書信此時朱元璋應該是看到了,但在促使朱元璋免除沈大哥一死之事上起決定性作用的,肯定不是李善長的書信。
至於徐達的軍報,此時應該還在送回應天的路上。那究竟朱元璋是因何而突然改變想法,願意給沈大哥一條生路呢?
最初,我想到的是馬皇後的諫言。
不錯,在整個事情中,馬皇後的諫言確實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但真正能推動事情如此順利發展的,是另有其人。說起來,這是一個並不起眼的人物,甚至只能算是一個卑微的小人物,但他在整個事件之中,扮演了關鍵黑馬先生的角色。
這一切還是我回應天之後,從胡惟庸那裏得來的消息。
回應天之後,聽說沈大哥已於一天之前離開應天,前往雲南,我當即做了兩件事。
第一件事,便是立即讓陳維林帶著天狼特戰隊一分隊的十四人,算上他總共是十五人,立即帶著足夠的盤纏去追趕押送沈大哥的隊伍。
當然,我並不是想讓陳維林去半道上將沈大哥給劫回來。雖然押運沈大哥的官兵人數並不會很多,但一旦朝廷重犯沈萬三半道遭劫,朱元璋必然惱羞成怒,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收捕。以咱們的力量,哪有實力跟堂堂的大明王朝叫板?
真要那樣的話,不僅是救不了沈大哥,反而是將大家都給搭進去了。
那我讓陳維林去追趕押送沈大哥的隊伍幹什麽呢?
就是讓陳維林一路跟蹤,搞清楚沈大哥的確切流放位置。要知道當時的雲南還是由元兵的殘餘勢力控制著,大明王朝徹底征服雲南,還是十多年之後的事情。
也就是說,沈大哥這一路究竟走到哪裏,是沒有確切目標地的。有可能是現代地圖上廣西與雲南的交界之地,也有可能是貴州與雲南的交界之地,還有可能是四川與雲南的交界之地。
如果咱們不現在一路跟蹤,弄清沈大哥的確切流放地點,將來想要救他,那無異於大海撈針。想當初,偰玉立老爺子被流放雲南陽城堡,這都是有確切地點,等咱們一路打探找到偰玉立老爺子,都還是大費了老大的周折。
第一件事情安排妥當,第二件事情便是立即去拜會胡惟庸。因為我要弄清楚,朱元璋為什麽會突然改變了態度,赦免了沈大哥的死罪。
在胡惟庸那裏,我終於弄清了那位扮演了關鍵黑馬先生的人便是徐民望。不錯,就是當初賣女葬妻的那位迂腐讀書人徐民望。
原來自從沈貴回到周莊之後,朱元璋欲血洗周莊的傳言就蔓延開來。當然,出現這種情況,也是令沈貴始料未及的。
本來沈貴回到周莊之後,只是告訴幾位嫂子,說自己哥哥沈萬三的前景不容樂觀,皇上甚至對沈家都有很大的成見,大家要做好最壞的打算。
要說沈貴這話也沒有毛病,凡事做好最壞的打算,未雨綢繆也完全符合常理。可是沈貴這話傳出來,一傳十,十傳百,經過數道口口相傳,最終就走了樣,搞得整個周莊都人心惶惶的。甚至還出現了少數周莊人開始跑路的情況。
這個時候,那位渾身充滿著讀書人迂腐、認死理兒氣息的徐民望先生就閃亮登場了。
要說這些年,徐民望在沈大哥的關照之下,小日子也漸漸過得滋潤起來,不僅是自己與女兒香兒衣食有了著落,甚至是“飽暖思淫欲”,還續了個弦。
驚聞當朝皇帝要拿周莊人開刀,徐民望胸中迅速燃起了“讀書人志當存高遠,敢為天下先”的莫大勇氣,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上千字的進言書。
徐民望不僅自己帶頭在這封進言書上按下了自己的血指印,還發動周莊的近千民眾都在上面按下了自己的血指印。
幾天之後,徐民望帶著這封滿是血指印的進言書從周莊啟程,直奔應天。
到了應天,徐民望此時才感覺有些後怕。這告禦狀,搞得不好,可是要把自己的小命兒給搭進去的。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,徐民望已沒有退路了。他要是這個時候打了退堂鼓,慫了,那他是沒有臉面再回周莊的。
說起這告禦狀,那不僅是個力氣活兒,更是個技術活兒。說是力氣活兒,那就是你得千裏迢迢奔赴京城。如果是狀告地方官員,那還得躲避地方官員的層層圍追堵截。因為地方官員也不是傻子,明知你要去告他的禦狀,還讓你順利地到達京城。
好在徐民望這次上書,是直接去懟朱元璋,跟蘇州當地的地方官員沒有半毛錢的關系,也就不存在有地方官員對他進行圍追堵截的情況。
說這告禦狀是個技術活兒,那就是到了京城,你得按照程序辦事兒,按規矩來,絕對不能隨便亂來。當時最通行的告禦狀方式便是敲登聞鼓,而不是咱們經常在電視、電影中看到的,看見皇帝的車駕就立刻沖出去攔聖駕。
且不說一個普通百姓如何能掌握皇帝的行蹤,準確地攔到聖駕。就算是歷經艱辛,給攔到了,那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告狀方式。因為皇帝出行,侍衛們都是高度警惕,道路上突然冒出兩個人,侍衛們肯定是弓箭刀槍一起侍候,誰還能聽你在那裏喊冤。
可能有杠精會懟我,你只要高舉狀紙,當街跪在皇帝前行的道上,侍衛們一看你這樣子就知道是來告狀的,怎麽會拿你當刺客呢?怎麽可能用弓箭刀槍一起侍候你呢?
我要告訴各位杠精的是,你能想到的,刺客們早就想到了。如果高舉狀紙、當街跪下,那就不算刺客了,那刺客們今後都會裝扮成這種告狀人士的模樣了。畢竟敢去刺殺皇帝的刺客,那基本都是文武全才,只知道猛打猛沖的莽漢不行,有思想、有頭腦的文弱書生更不可能。
所以在這裏提醒各位讀者一句,千萬別被咱們的影視劇給誤導了。萬一哪位哥們兒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,並且攤上了要去告禦狀這麽個事兒,千萬別去攔聖駕,要按程序、要按規定辦事兒。否則,你不光是作了無謂的犧牲,甚至可能被當成刺客而亂刀分屍。
嗨!扯遠了!咱還是言歸正傳,說那登聞鼓。所謂的登聞鼓,那便是封建社會最高統治階級在朝堂之外懸掛一面大鼓,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管理。如果百姓有冤屈,要告禦狀,就去敲這登聞鼓。這時,負責管理登聞鼓的官員便會出來接受申冤之人的狀詞,將其轉交給皇上。
當然,也並不是每個敲登聞鼓的人遞交的狀詞,都會被原封不動地轉交皇上。因為好些申冤之人自己並不識字,往往是請人代寫狀詞,這狀詞的質量就參差不齊了。甚至有申冤之人根本就沒有狀詞,妄想著一敲登聞鼓,皇帝老兒立馬出來為他“排憂解難”。
這皇帝老兒都是日理萬機的主兒,要是這登聞鼓一響,便立即放下手頭工作,來為申冤者現場辦公,那估計這皇帝老兒早都累死了。
對於沒有狀詞的申冤人,官員們會將其打發走,甚至會施以杖刑,以示懲戒;對於狀詞質量不高,文筆不通的,官員們也會將其打發,然後向皇帝做好匯報即可。畢竟登聞鼓一響,還是驚動了皇上的,皇上還是要掌握基本情況的。
也只有狀詞的質量還過得去,官員們才會收下。當然,這收下的狀詞也並不一定會原原本本地交給皇上,官員們還是要把一下關的。實在拿不準的、牽扯一些敏感事件的,官員們通常會去請示一下丞相大人,再進入下一道程序。
像徐民望的這個狀詞,雖然質量挺高,但牽扯到敏感事件。因為他這分明是訴說當朝皇上的不是,官員們可不敢隨便拿給皇上看。
官員們只得拿著徐民望的狀詞來找胡惟庸。胡惟庸一看徐民望這狀詞,想想沈萬三、沈貴兄弟平日裏待他也不薄,另外我也因此事找過他,如果截下這狀詞,那也太不厚道了。況且放了這個狀詞遞上去,以後不管沈萬三是死是活,他都可以在我和沈貴面前有所交待。
就這樣,徐民望的狀詞竟然真的到了朱元璋手中。朱元璋看著滿是血指印的進言書,這可是數千百姓的心聲呀!再想想這些天馬皇後、胡惟庸、李存義、汪廣洋、沐英等人的進言,朱元璋終於是下定了決心,放沈萬三一馬,給他一條生路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當然,按照我最初的設想,應天的馬皇後、胡惟庸等人的勸諫,頂多也就是讓朱元璋產生一點顧慮而已。而真正能讓沈大哥免除一死的,還得等到李善長、徐達二人的書信送達應天之後,朱元璋再經過與眾臣的私下商議,才能定得下來。
按照李善長派人送書信的行動速度判斷,應該也就是頂多早我們兩、三天時間到達應天。而沈大哥在一天之前就已踏上奔赴雲南之路。很明顯,李善長的書信此時朱元璋應該是看到了,但在促使朱元璋免除沈大哥一死之事上起決定性作用的,肯定不是李善長的書信。
至於徐達的軍報,此時應該還在送回應天的路上。那究竟朱元璋是因何而突然改變想法,願意給沈大哥一條生路呢?
最初,我想到的是馬皇後的諫言。
不錯,在整個事情中,馬皇後的諫言確實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但真正能推動事情如此順利發展的,是另有其人。說起來,這是一個並不起眼的人物,甚至只能算是一個卑微的小人物,但他在整個事件之中,扮演了關鍵黑馬先生的角色。
這一切還是我回應天之後,從胡惟庸那裏得來的消息。
回應天之後,聽說沈大哥已於一天之前離開應天,前往雲南,我當即做了兩件事。
第一件事,便是立即讓陳維林帶著天狼特戰隊一分隊的十四人,算上他總共是十五人,立即帶著足夠的盤纏去追趕押送沈大哥的隊伍。
當然,我並不是想讓陳維林去半道上將沈大哥給劫回來。雖然押運沈大哥的官兵人數並不會很多,但一旦朝廷重犯沈萬三半道遭劫,朱元璋必然惱羞成怒,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收捕。以咱們的力量,哪有實力跟堂堂的大明王朝叫板?
真要那樣的話,不僅是救不了沈大哥,反而是將大家都給搭進去了。
那我讓陳維林去追趕押送沈大哥的隊伍幹什麽呢?
就是讓陳維林一路跟蹤,搞清楚沈大哥的確切流放位置。要知道當時的雲南還是由元兵的殘餘勢力控制著,大明王朝徹底征服雲南,還是十多年之後的事情。
也就是說,沈大哥這一路究竟走到哪裏,是沒有確切目標地的。有可能是現代地圖上廣西與雲南的交界之地,也有可能是貴州與雲南的交界之地,還有可能是四川與雲南的交界之地。
如果咱們不現在一路跟蹤,弄清沈大哥的確切流放地點,將來想要救他,那無異於大海撈針。想當初,偰玉立老爺子被流放雲南陽城堡,這都是有確切地點,等咱們一路打探找到偰玉立老爺子,都還是大費了老大的周折。
第一件事情安排妥當,第二件事情便是立即去拜會胡惟庸。因為我要弄清楚,朱元璋為什麽會突然改變了態度,赦免了沈大哥的死罪。
在胡惟庸那裏,我終於弄清了那位扮演了關鍵黑馬先生的人便是徐民望。不錯,就是當初賣女葬妻的那位迂腐讀書人徐民望。
原來自從沈貴回到周莊之後,朱元璋欲血洗周莊的傳言就蔓延開來。當然,出現這種情況,也是令沈貴始料未及的。
本來沈貴回到周莊之後,只是告訴幾位嫂子,說自己哥哥沈萬三的前景不容樂觀,皇上甚至對沈家都有很大的成見,大家要做好最壞的打算。
要說沈貴這話也沒有毛病,凡事做好最壞的打算,未雨綢繆也完全符合常理。可是沈貴這話傳出來,一傳十,十傳百,經過數道口口相傳,最終就走了樣,搞得整個周莊都人心惶惶的。甚至還出現了少數周莊人開始跑路的情況。
這個時候,那位渾身充滿著讀書人迂腐、認死理兒氣息的徐民望先生就閃亮登場了。
要說這些年,徐民望在沈大哥的關照之下,小日子也漸漸過得滋潤起來,不僅是自己與女兒香兒衣食有了著落,甚至是“飽暖思淫欲”,還續了個弦。
驚聞當朝皇帝要拿周莊人開刀,徐民望胸中迅速燃起了“讀書人志當存高遠,敢為天下先”的莫大勇氣,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上千字的進言書。
徐民望不僅自己帶頭在這封進言書上按下了自己的血指印,還發動周莊的近千民眾都在上面按下了自己的血指印。
幾天之後,徐民望帶著這封滿是血指印的進言書從周莊啟程,直奔應天。
到了應天,徐民望此時才感覺有些後怕。這告禦狀,搞得不好,可是要把自己的小命兒給搭進去的。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,徐民望已沒有退路了。他要是這個時候打了退堂鼓,慫了,那他是沒有臉面再回周莊的。
說起這告禦狀,那不僅是個力氣活兒,更是個技術活兒。說是力氣活兒,那就是你得千裏迢迢奔赴京城。如果是狀告地方官員,那還得躲避地方官員的層層圍追堵截。因為地方官員也不是傻子,明知你要去告他的禦狀,還讓你順利地到達京城。
好在徐民望這次上書,是直接去懟朱元璋,跟蘇州當地的地方官員沒有半毛錢的關系,也就不存在有地方官員對他進行圍追堵截的情況。
說這告禦狀是個技術活兒,那就是到了京城,你得按照程序辦事兒,按規矩來,絕對不能隨便亂來。當時最通行的告禦狀方式便是敲登聞鼓,而不是咱們經常在電視、電影中看到的,看見皇帝的車駕就立刻沖出去攔聖駕。
且不說一個普通百姓如何能掌握皇帝的行蹤,準確地攔到聖駕。就算是歷經艱辛,給攔到了,那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告狀方式。因為皇帝出行,侍衛們都是高度警惕,道路上突然冒出兩個人,侍衛們肯定是弓箭刀槍一起侍候,誰還能聽你在那裏喊冤。
可能有杠精會懟我,你只要高舉狀紙,當街跪在皇帝前行的道上,侍衛們一看你這樣子就知道是來告狀的,怎麽會拿你當刺客呢?怎麽可能用弓箭刀槍一起侍候你呢?
我要告訴各位杠精的是,你能想到的,刺客們早就想到了。如果高舉狀紙、當街跪下,那就不算刺客了,那刺客們今後都會裝扮成這種告狀人士的模樣了。畢竟敢去刺殺皇帝的刺客,那基本都是文武全才,只知道猛打猛沖的莽漢不行,有思想、有頭腦的文弱書生更不可能。
所以在這裏提醒各位讀者一句,千萬別被咱們的影視劇給誤導了。萬一哪位哥們兒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,並且攤上了要去告禦狀這麽個事兒,千萬別去攔聖駕,要按程序、要按規定辦事兒。否則,你不光是作了無謂的犧牲,甚至可能被當成刺客而亂刀分屍。
嗨!扯遠了!咱還是言歸正傳,說那登聞鼓。所謂的登聞鼓,那便是封建社會最高統治階級在朝堂之外懸掛一面大鼓,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管理。如果百姓有冤屈,要告禦狀,就去敲這登聞鼓。這時,負責管理登聞鼓的官員便會出來接受申冤之人的狀詞,將其轉交給皇上。
當然,也並不是每個敲登聞鼓的人遞交的狀詞,都會被原封不動地轉交皇上。因為好些申冤之人自己並不識字,往往是請人代寫狀詞,這狀詞的質量就參差不齊了。甚至有申冤之人根本就沒有狀詞,妄想著一敲登聞鼓,皇帝老兒立馬出來為他“排憂解難”。
這皇帝老兒都是日理萬機的主兒,要是這登聞鼓一響,便立即放下手頭工作,來為申冤者現場辦公,那估計這皇帝老兒早都累死了。
對於沒有狀詞的申冤人,官員們會將其打發走,甚至會施以杖刑,以示懲戒;對於狀詞質量不高,文筆不通的,官員們也會將其打發,然後向皇帝做好匯報即可。畢竟登聞鼓一響,還是驚動了皇上的,皇上還是要掌握基本情況的。
也只有狀詞的質量還過得去,官員們才會收下。當然,這收下的狀詞也並不一定會原原本本地交給皇上,官員們還是要把一下關的。實在拿不準的、牽扯一些敏感事件的,官員們通常會去請示一下丞相大人,再進入下一道程序。
像徐民望的這個狀詞,雖然質量挺高,但牽扯到敏感事件。因為他這分明是訴說當朝皇上的不是,官員們可不敢隨便拿給皇上看。
官員們只得拿著徐民望的狀詞來找胡惟庸。胡惟庸一看徐民望這狀詞,想想沈萬三、沈貴兄弟平日裏待他也不薄,另外我也因此事找過他,如果截下這狀詞,那也太不厚道了。況且放了這個狀詞遞上去,以後不管沈萬三是死是活,他都可以在我和沈貴面前有所交待。
就這樣,徐民望的狀詞竟然真的到了朱元璋手中。朱元璋看著滿是血指印的進言書,這可是數千百姓的心聲呀!再想想這些天馬皇後、胡惟庸、李存義、汪廣洋、沐英等人的進言,朱元璋終於是下定了決心,放沈萬三一馬,給他一條生路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